正在阅读:【打击整治网络谣言】崇阳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3起典型案例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学习成长 / 精彩崇阳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【打击整治网络谣言】崇阳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3起典型案例

转载 崇阳圈2024/01/23 14:43:55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平安崇阳 作者:平安崇阳 7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

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,营造清朗网络空间,依法打击网络谣言,2023年12月,公安部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。崇阳网警迅速出击,持续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重拳治理网络乱象。现公布3起典型案例:

案例1:路口镇居民夏某某听信朋友黄某某家人因土地纠纷被他人打伤、派出所未公正处理的一面之词,在崇阳县公安局某派出所蓄意摆拍虚构的“派出所执法不公,老人跪地喊冤无人出面处理”视频,后该视频被发布至某短视频平台,造成恶劣社会影响。崇阳县公安局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十日,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。


案例2:崇阳县青山镇居民雷某某、白霓镇居民胡某,为炒作流量制造噱头,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连麦时相互逗趣,捏造“雷某某与通城叶某多次发生性关系”的虚假事实,当时该直播间有60余人在观看直播,后该直播视频被录屏转发,造成恶劣影响。崇阳县公安局依法对雷某某、胡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。


案例3:崇阳县白霓镇居民尧某出于好奇,在路过崇阳县电力公司附近时,将一男子躺在路边玩手机的视频配以虚假文案称“有个小崽被车撞了,倒在地上”,并将视频发布在某短视频平台博人眼球。崇阳县公安局对尧某予以批评教育,责令删除视频。


什么是网络谣言?

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(例如微博、国外网站、网络论坛、社交网站、聊天软件等)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,目的性的话语。

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,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。





常见网络谣言类别




01

网络灾害谣言

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,或者捏造、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,引起公众恐慌,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。

02

网络恐怖谣言

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,引发公众恐慌,扰乱社会秩序,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,影响社会稳定。


03

网络犯罪谣言

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,引起公众愤怒、恐惧,引发公众对政府、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,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,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。

04

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

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,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,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、销售者损失。  

05

网络个人事件谣言

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,侵害当事人隐私,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。






散布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



01

民事责任



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。


02

行政责任

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二十五条: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:

(一)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;

(二)投放虚假的爆炸性、毒害性、放射性、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;

(三)扬言实施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。


03

刑事责任

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零五条:以造谣、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;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一条: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,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,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: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: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





如何辨别网络谣言





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、断章取义、移花接木等特点,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:

1.文章发布的权威性。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,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,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。

2.内容观点的客观性。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、以偏概全、断章取义、极端言论、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。

3.浏览页面的健康性。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,将色情、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,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、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。


警方提醒


 网络谣言危害严重,广大群众深恶痛绝。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,依法打击一批恶意编造、传播网络谣言的组织者、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,依法打击一批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、非法牟利的“网络水军”团伙,依法整治一批网络谣言问题突出的互联网企业,清理关停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,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,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,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。


 净化网络环境,打击网络谣言,也需要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。希望广大网民保持理性思考,提高防范意识,积极抵制网络谣言,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,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。


已有0人点赞

A.jpg
B.jpg
C.jpg
D.jpg
E.jpg

√有需求 ❤ TEL:15342653853 ❤ WX:15342653853 ❤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